相关资讯

中美关税博弈进入倒计时, 深夜通话难掩分歧

发布日期:2025-04-12 09:07    点击次数:140

3月26日深夜,北京与华盛顿的屏幕同时亮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小时的视频通话。这场被外界称为“最后窗口期”的对话,却以中方仅用200余字的通报草草收场。美方宣布的“无差别关税”政策将于4月2日生效,留给两国斡旋的时间仅剩7天。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新政如同一柄悬剑:自2月1日对华加征10%关税后,3月3日再度提升至20%,涉及商品规模达5500亿美元。此次拟实施的“对等关税”更将汽车、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纳入打击范围,声称“若在美国本土制造可免征”。

中方则以精准反制回应,针对大豆、飞机等美对华出口主力商品加征15%关税,直接冲击特朗普农业票仓。

从白宫流出的谈判纪要显示,格里尔在通话中反复强调“美国优先”逻辑,要求中方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作出结构性改革。而何立峰则援引世界贸易组织裁决,指出美方301调查违反国际规则,强调“任何施压都不会动摇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其惯用的“极限施压”策略曾在美墨加协定谈判中奏效,但面对中国时却遭遇反噬。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72%的在华美企因关税战导致利润缩水,15%正考虑转移产业链。更讽刺的是,被美方用作关税借口的芬太尼问题,实为跨国犯罪集团利用墨西哥港口走私所致,与中国合法化工出口并无关联。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2月自美农产品进口量同比骤降42%,而俄罗斯、巴西正迅速填补市场空缺。与此同时,中国对稀土加工技术的出口管制,已导致美国军工企业关键材料库存告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若美对华全面实施25%关税,全球GDP将损失0.8%,相当于抹去一个瑞士的经济总量。德国工商大会更警告,汽车关税将导致欧盟对美出口减少230亿欧元,引发大规模裁员潮。

尽管白宫宣称“关税保护制造业”,但现实数据揭露另一番图景:美国钢铁价格较关税实施前上涨37%,本土汽车制造商成本激增,福特公司已宣布推迟电动化转型计划。

对于特朗普而言,4月2日不仅是政策节点,更是政治赌局。中期选举迫近之际,其必须权衡关税政策对摇摆州的影响,艾奥瓦州大豆种植户损失已达14亿美元,而密歇根州汽车工人并未等来承诺的就业回流。

中方通报中“保持沟通”的表述,实为留下转圜余地。但若美方执意升级对抗,中国商务部储备的反制清单涉及154项技术管制措施,足以瘫痪美科技产业链关键环节。这场深夜通话,或许将成为改写全球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